麻山区情简介
- 发布者:麻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- 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31日
- 来源:麻山区人民政府
麻山区是鸡西市西部远郊区,距市中心50公里,东与滴道区、梨树区为邻,西、北与林口县接壤,南与穆棱市相连,地处鸡西市的咽喉要道,是鸡西的“西大门”。全区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素有“八山半水一分半田”之称。全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,辖1个街道、1个镇,3个社区、16个行政村、28个自然屯,常住人口1.1万人。
历史底蕴厚重。麻山区是革命传统老区,1957年建区,是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活动主要区域,涌现了陈振江、赵连奎、梁长庚等一批抗日英雄。域内原麻山煤矿设立于1939年,1946年11月,东北解放后由民主政府接管,1946年到1983年开采期间,麻山煤矿共产煤1940万吨,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麻山煤矿于八十年代分两次搬迁至东海矿和杏花矿,麻山区承载着服务群众、发展经济的历史责任。
农业基础不断夯实。大力发展“四个农业”,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2.75万亩,产量达1.12亿斤,实现“二十一连丰”。新增“两品一标”1个、规模化养殖场1家,生猪、肉牛、禽类出栏量分别增长7.31%、8.22%、8.26%,挂牌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占全市75%,为稳产保供提供重要支撑。脱贫成效持续巩固。监测对象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4%,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4户7人。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45万元,实施项目8个。累计发放惠农补贴1863.53万元,16个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,累计收入实现628.86万元,同比增长11%,其中,5个村收入50万元以上。乡村环境有效改善。科学编制麻山镇国土空间规划,补植行道树13公里,养护农村公路7.6公里,修建边沟3公里。实施“百村千街”工程项目,建设省级精品村1个、示范村2个、市级达标村4个、样板街道8条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%,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,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。
项目建设蹄疾步稳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1个,同比增长256%,开复工率达100%,完成投资9.76亿元,投资完成率达102%。申太石墨烯和干排项目有序实施,中汇低硫可膨胀石墨(一期)项目如期投产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。深入开展“招商引资提质年”活动,区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0余次,在北京、福建等地举办推介会3场,成功签约高纯石墨、智能数控选厂等7个重点产业项目,签约总额达35.8亿元。创新活力不断迸发。全年转化科技成果3项,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,贝特瑞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、申太碳素获新增规上企业奖励资金30万元,全区企业累计获得各类奖励资金538.8万元。
城区功能日臻完善。改造中心城区排水暗渠0.3公里,维修居民楼防水工程39栋,老旧小区、客运中心提质工程全部完成,墨都名苑全面竣工。安装充电桩6座、充电端口28个,交通信号灯2处。城区环境不断提升。深入实施“绿在鸡西”三年行动,建成禁毒公园、绿地公园、花海景观,新增城市绿地12.2公顷,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指标任务全部完成。人均全民健身场地2.89平方米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。生态环境有序修复。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2公顷,争取国家级、省级资金1.24亿元,治理侵蚀沟314条、泥石流灾害点2处,超额完成2024年度耕地恢复任务,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。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逐年改善,无劣Ⅴ类水体。实现数字化管理排污企业4家,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联网率达100%。
社会保障坚实有力。全年民生支出2.63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.5%。城镇新增就业388人,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障资金1044.43万元,城乡低保标准实现“十八连增”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.34%,稳居全市前列。民生事业更加繁荣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学前教育普惠率、义务教育巩固率均实现100%,英林学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飞授予“卓越生源基地”,《认识甲骨文》在全省展示观摩。区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,建国社区获评省、市健康细胞示范单位,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。文体活动亮点纷呈。成功举办春节联欢晚会、麻山音乐季等活动17场,积极组织参加市九运会、全民冬运会,获得2金、2银、6铜的优异成绩,团体总分创历史新高。复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址30处,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任务。